📖

举十难知九

 
凡事一体两面,我们终日读书学习,在实践中丰富生活阅历、懂得了更多的道理,随着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,现实中的问题不断的被简化,我们抽象出了有关现实问题的模式,于是便可以更少的精力、更少的时间去解决更多的问题,我们谓之成长。如果凡事确实是一体两面的话,我们兢兢业业的不断提升认知,在这过程中,我们又失去了些什么?
 
我们当然失去了很多,初入世界的兴奋与踌躇满志,难以填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,以及相信明天会更好的不移坚定,当然还有更多。
 

思维捷径

熟能生巧,无论是在反应速度还是精力消耗上。经过高考的锤炼的我们都会有相似的经历,刷的题越多,做题速度就会越快,在考场上就会越游刃有余。一体两面,随着熟练程度的不断提升,出现的低级错误也会越来越多,越做题越熟练,越做题越马虎。
 
读书也是这样。我们阅读,以史为鉴,将几百年人类社会活动遗留下来的结晶,纳入到我们的思维体系之中,就越发能发现当下的现实问题似曾相识,没有什么问题是我们祖先不曾思考过的,我们寄希望于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到我们更好的生活。可事与愿违,先入为主的知识阻碍了我们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,我们乐此不疲的将现实中的种种问题归纳为一个又一个的现象,赋予他们以 XX 效应,YY 原理,仿佛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,就相当于解决了问题。
 
生活亦是如此。如果让你讲述者十几年来你自己在生活积累的经验与教训、痛苦与心酸,相信滔滔不绝的是你,语重心长的还是你。你构建了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,总结了解决现实问题方法理论,这样便可以从容不迫的迎接未来的汹涌波涛。可你看有些老人,年轻时叱咤风云,晚年却落了个顽固不化;就像晚清的儒生,脑子里揣着经世致用的大道理,却看不清世界以及天翻地覆。
 
如果生活是条恶龙,我们是那屠龙者,那么

反者道之动

所以嘛,学习不要那么卖力、读书不要那么用功,生活不要那么认真,讲究「恰到好处」,便不会过犹不及。
 
一个执着于中庸之道的我,会是下面这样 👇 。
如果问我读书的意义,我就是想看看写书的那个人,他经历了些什么,他是怎么想的,仅此。
如果我问为什么要认真生活,我就是想让我现在乐乐呵呵的,至于生活的意义嘛,让喜爱寻找意义的人去寻求他们所希望的意义吧。
 
这样便是我认为的,「恰到好处」。可问题依然存在,因为这似乎既不符合常识,逻辑上也不是很闭环。
 
可能追求「恰当好处」本身,也是会过犹不及的吧。
 

俯视问题

既已知,绝对正确的事物便是错误的,永恒的真理与谬误边界模糊不清,那便得不到解决办法了。
 
然而不可穷尽的,除了浩瀚无垠的宇宙,还有人类的智慧。人们早已学会跳脱出问题所在的层次,在更高的层次上将难以调和的问题进行统一。人们用大脑进行思考,解决现实问题,而称有关思考本身的问题为哲学。
拘泥于「哲学」的通识定义是没有必要的。我们准备高考学习语文,便会有「语文」的学习方法;学习「数学」,便会有「数学」的学习方法。倘若我们去思考如何「学习」,探求提高学习效率的办法,便是之于学习本身的哲学。
 
我们便知,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、提高学习效率,便是在更高层次上,俯视问题,跳脱无尽刷题学海,解决问题办法。
 
而我们所关注的为人之道、生活之法,本身已然是哲学的范畴,可是,似乎,好像,并没有「之于哲学的哲学」,并不能俯视问题以找到跳脱之法。